蘇州寶驊成立于1999年,專注于高端靜密封技術研究,是提供密封整體解決方案和密封產品研發及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在核電領域最核心的密封件上已實現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所謂密封行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志剛用形象的比喻向記者介紹:“密封之于流程工業,就如食鹽之于烹飪行業,每道美餐都少不了食鹽。一碗100元的雞湯里只有三分錢的鹽,但沒了這三分錢的鹽,這碗湯就沒法喝。我們密封也是這樣的。”密封行業雖小,但它在產業環節當中是至關重要的。
密封分為動密封和靜密封
動密封是指密封件和被密封件之間有相對運動,反之則是靜密封。寶驊密封主要從事的就是高端靜密封的研發、設計、制造和服務,“靜密封看上去簡單,但研究、應用越深入,就越會面臨挑戰。”馬志剛用實踐過程中的例子作了具體的闡釋:“比如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沸騰床加氫裂化,既是高溫高壓的臨氫環境,又有交變載荷,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技術挑戰;再比如劇毒的硫化氫和具有放射性的介質,對我們密封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馬志剛是土生土長的太倉人,同時他在密封專業也是“土生土長”的。本科和碩士多年的專業積累讓他對密封技術有著深入的理解,公司運營24年,對馬志剛來說不變的是初心。
寶驊密封一直有著清晰的方向定位(pointed),選擇與行業內差異化的發展方式,先建實驗室、再建產能,追求產品質量,實現產品的精細化(precise);選擇先核電再石化的行業方向,力求在全國數千家密封企業中找到細分方向,首先攻破門檻較高的核電行業,做出專業化(professional),努力實現持續盈利(profitable)。“以這四個‘p’為基礎,才能做到在這個產業內的可持續化(persistent)。”此為馬志剛創業初心之一。
馬志剛身著印有企業標識的淺藍色襯衫,堅定地將工程師作為他的身份標識,這是他的初心之二。“就像漢語對于我是母語一樣,除了對‘我’的內在意識是中國人之外,‘我是工程師’的身份意識一定伴我終生。”馬志剛致力于用自己作為工程師的知識、能力來創造價值,始終以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動力,堅持做好服務、培養團隊、提升內部管理。
在兩個初心之上的,是一個方向,馬志剛稱之為“執著、專注、堅持”。公司陸續建立了“國家能源核電站核級設備研發中心核級靜密封實驗室”“江蘇省核電密封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VOCs抗逸散密封工程研究中心”,曾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蘇州制造”品牌認證等多項榮譽。
馬志剛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中式的桌椅和字畫,同樣,他對密封行業也有著“中式信念”。當前,我國密封行業與國外先進企業在高端需求、基礎材料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馬志剛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
“我們不用著急,在中國這個氣候溫和的土壤之下,我們擁有持續的信心和行業使命感,致力于對行業、對團隊做出貢獻,再加上腳踏實地的創新和多年來的積累,就能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馬志剛貫徹著自己的初心,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和方向——順應行業發展方向,朝著未來的趨勢進行創新技術研發。馬志剛舉例說:“新能源未來的趨勢是能源的來源與儲存,太陽能和風能不穩定,沒有辦法持續供能,就需要將他們的能量存儲起來。未來實現將沙特阿拉伯的太陽能運到上海,效率最高的儲能方式是氫儲能,最經濟的運輸方式是液態氫運輸,也就是我們的密封材料要保證在-252.87℃的溫度下穩定,這是未來的方向,也是我們的挑戰。”
24年的初心守候,換來的是寶驊密封持續向好的穩步發展。面對未來,馬志剛堅定自己的公司定位、未雨綢繆、明確未來方向:“ 無論是從材料還是從結構及驗證等方面做好我們的準備,迎接新挑戰、新未來的到來。”
————本文內容轉“引力播APP”